本文目录一览:
盲文是谁发明的
盲文发明人:法国 路易•布莱尔。(1809年1月—1852年1月)1829年,布莱尔在自己发明盲文原方案基础上加入数学符号和音乐符号,1837年盲文教材正式定稿。次年,世界上第一本布莱尔盲文读物出版了。
盲文的发明者简介
路易斯•布莱尔(Louis Braille, 1809.1.4-1852.1.6)是世界通用的盲人及视觉障碍者使用的文字系统布莱尔点字法的发明者。布莱尔点字法是一种通过阅读者用手指触摸由突起的点组成的文字进行阅读的方法。这种系统已经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已知语言。
布莱尔出生在法国巴黎东部的一个小镇考普瓦利。他的父亲西蒙-瑞恩•布莱尔是一位马鞍匠。三岁时,布莱尔用一个他父亲工铺中的缝纫锥将左眼戳伤。这件事毁了他的左眼,不久右眼感染,患上神经性眼炎,也失明了。四岁时布莱尔已经彻底成为一个盲人。布莱尔虽已残疾,但仍在父母的支持下坚持上学,直到他能够读和写。
十岁时,布莱尔获得了去往巴黎皇家失明青年学院学习的奖学金。此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该种类型的学校。这笔奖学金使他的命运不同于其他在巴黎街道乞讨的盲人。然而学校里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他被供给变味的面包和水,学生们时常被殴打和关禁闭。
聪明并有创造力的布莱尔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大提琴演奏家和风琴演奏家,并为整个法国的教堂演奏。
在该学校里,学生们可学习到一些基础的工艺技能和简单的贸易知识。他们也学习了通过感觉突起字母(一种由该学校创建者Valentin Haüy发明的阅读系统)来进行阅读。然而,这种突起字母都由铜丝在纸上压出,因此学生们从未学习如何写出这种文字。
1821年,一名叫查理斯•巴比尔的退伍海军军官访问了这所学校。巴比尔向大家展示了他发明的夜间书写文字代码。该系统通过12个凸点的不同排列表达意思,用于士兵在战场上不说话而传达高级机密。这种代码对一般的士兵来说都很难掌握,但布莱尔却迅速掌握了它。
这一年,布莱尔开始使用他父亲的缝纫锥来发明他自己的凸点代码系统,他15岁时完成了发明工作。布莱尔的这种代码系统,即布莱尔点字法,仅用6个凸点来组成每一个相应的字母,而巴比尔的系统则是用12个点来表示相应的发音。这种六点的系统使得人们通过手指的触摸就能识别字母并一次理解所有点所代表的意思,并不需要移动或重置等12点法中必需的步骤。布莱尔的系统也具有众多优于Valentin Haüy系统的特点,最显著的优点即是人们使用布莱尔点字法,既可读又可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盲文是谁发明的?
盲文,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1829年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发明了点字,它是用六个凸点组成的符号体系,以点数的多少和点位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符形,可变化成63个不同的图形符号,是现代国际上普遍使用的盲文形式。
我国最早使用的通用汉语盲文叫"康熙盲字",俗称"408"。它是一种代码性质的盲字,以两方盲符的排列组合,组成408个号码,代表汉语的408个音节,每个音节按一定规律变换其图形可以表示四声。
20世纪初,"心目克明"盲字开始流行于除东北以外的地区,它以南京音为标准,有18个声母、36个韵母,声韵双拼为一个音节,再加上另一个盲符标调。
1953年开始,全国普遍推广现行盲字,它是以普通话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拼音盲字。它有18个声母、34个韵母,声韵双拼为一个音节,用另一个盲符作调号。
1975年,盲文工作者提出了盲文改革,历经十几年的研究和探索,确定了"汉语双拼盲文"方案。它是以两方盲符拼写汉语的一个实有音节,即带调音节,声方在左,韵方在右。声方有声母、半生母、介母和零声符;韵方有韵母、零韵符和调号。
谁发明了盲文?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盲人文字,叫做布拉尔(Braille)点字,它是由盲人路易·布拉尔发明的。
早在1819年,法国有一个叫巴比尔的炮兵上尉,为了夜战的需要,发明了一套符号来代替字母。他在纸板上镶上一个个凸起的圆点,让夜战的士兵用手指摸索着阅读。这种称之为夜读文字的符号系统,由于每个字母都要用12个圆点来表示,比较复杂而且较难掌握。法国人路易·布拉尔5岁失明后入巴黎盲人学校读书。20岁时,他进入巴黎皇家青年盲人学院攻读,当时学校已采用巴比尔所创制的夜读文字进行教学。布拉尔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简化,改12点为直3横2的6点,并依照点的多少及部位的变化来分别表示26个拉丁字母及词句、标点等。将这些圆点刺在纸上,盲人就可用手指触摸而懂得文字的意思了。后来,这种简便易学的摸识文字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国际上通用的布拉尔盲人文字系统。
1878年英国传教士穆威廉把点字传入我国,结合我国当时的特点,搞出了第一个汉语盲文方案《康熙盲字》。而后出现了闽南话(1898年)、南京话(1900年)、广东话和客家话的方言汉语盲文,这些都是用拼音形成的。1953年教育部推行由盲人黄乃设计的以注音字母为字母基础,以普通话为拼音标准,参照布拉尔盲字符号体系的全国统一规定的汉语盲文点字,即现行的汉语盲文。
盲文的创始人是谁﹖
盲文是由法国盲人路易斯·布莱叶创造的,因此,国际上也把盲文通称为“布菜叶”盲文。
盲文,也叫点字,这是专门为盲人设计的一种文字,它是由点字板、点字机、电子打印机等在纸张上制作出不同组合的点而成的,一般每个方块的点字由六点组成。盲人就依靠触觉来感知这些文字的内容。
盲文是由法国盲人路易斯·布莱叶创造的。布莱叶3岁时因一次事故导致双眼失明,在盲童学校上学时使用的书本文字都是由厚纸或者布条排列成的,使用起来极其费力。小小的布莱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发明一种使用比较方便的盲人文字。经过他的精心研究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点字,即在纸张上扎出许多小点点,然后盲人用手触摸这些凸起的点,以此来判断这些小点所表述的内容。布莱叶的这一发明为盲人学习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便利。
中国的现行盲文是黄乃创制的。黄乃17岁眼睛受伤,1949年黄乃的好眼也坏了,先后在同仁医院、莫斯科皇宫医院治疗,但均无效。他在莫斯科参观盲童学校时生出了制造适合汉语的盲字体系的想法。
从1950年自莫斯科回国开始,到1953年,现行盲字方案问世。可是现行盲字方案一般不标声调,所以一些简单的句子就因为没有声调而变得滑稽可笑,无从理解。比如这三句话:当翘起了牛屁股的时候;骑上大树,替天行道;深挖洞,光脊梁。其实上面三句话的原意是:当敲起了牛皮鼓的时候;旗上大书替天行道;深挖洞,广积粮。于是,黄乃又用了20年,否定、颠覆了自己创制的现行盲字,在1975年设计出了“双语拼音盲字方案”的雏形,后来不断完善,将国际公认的盲文形式同汉语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汉语双拼盲文方案》。
盲文是谁发明的?创建于什么时候?
路易斯·布莱叶(Louis Braille,1809年1月4日——1852年1月6日),生于法国巴黎东部的考普瓦利,他在盲人学校制作了第一个字母,起名为盲人点子法。
盲人触摸使用的专门文字称为点字,它是由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于1824年创造的,故国际上通称盲文为“布莱尔”。布莱尔盲文1874年传入中国。
布莱尔于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国一个贫苦的马具匠家里,他3岁时玩弄小刀不慎失手,刺伤了一只眼睛,不久又感染另一只眼睛,以致双目失明。
扩展资料
左右大脑半球有分工,左半球管理语言中枢,而右半球管理空间知觉中枢,左右手是左右大脑半球交叉支配。
盲文是点子凸起文字,每一点本身不具有意义,点与点之间的关系位置才具有文字表达意义,大脑右半球管理空间知觉,左手触觉感知传入大脑右半球,所以左手阅读更加出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