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日本战国著名战役
- 2、日本战国时期的势力划分
- 3、本能寺之变信长能逃吗?
日本战国著名战役
1、川中岛合战
川中岛合战是日本战国时代甲斐国大名武田信玄与越后国大名上杉谦信之间,在北信浓川中岛地区进行五次大小战役的总称,或者专指发生于1561年(永禄4年)九月(旧历)的“八幡原之战”。
武田和上杉两军于1553年(天文二十二年)、1555年(天文二十四年)、1557年(弘治三年)、1561年,以及1564年(永禄七年)前后十二年间。
围绕着信浓境内的领地问题,在善光寺平附近,以犀川、千曲川汇流处的冲积平原(即“川中岛”)为中心的区域,分别发生五次战争或对峙。
其中爆发于1561年10月17至18日(永禄四年9月9至10日)的第四次对阵(八幡原之战),是战况最为激烈的一次,也是日本战国时代参战双方伤亡率最高的战役之一。
2、冲田_之战
冲田_之战(おきたなわてのたたかい),为日本战国时代天正12年3月24日(1584年5月4日)在肥前国岛原半岛,九州的战国大名龙造寺隆信与岛津家久、有马晴信联军之间的战役。
"_"的意思为湿地中的小径,汉音同"辍"。岛津氏通过此战极大地削弱了龙造寺氏的实力,为以后统一九州奠定了基础。
3、三方原合战
三方原之战是日本战国后期于日本东海道爆发的一场合战。爆发时间为元龟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73年1月25日),地点位于远江国敷智郡三方原。
交战双方为德川氏、织田氏联军与武田氏,最终以武田军的胜利而告结束。此战是武田军总帅武田信玄军事生涯的顶点。
4、大坂之役
大坂之役指(1614年(庆长19年)-1615年(庆长20年、元和元年))江户时代早期江户幕府消灭丰臣家的战争。
战争主要范围是大坂城附近(今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区),其中包括在1614年11月-12月的大坂冬之阵以及1615年5月的大坂夏之阵(6月4日,即农历五月八日结束),最常用的说法是大坂之阵,大日本帝国陆军参谋本部著书称为大坂之役。
5、山崎合战
山崎之战又称天王山之战,发生在公元1582年。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后,正在进行西国攻略的羽柴秀吉立刻率军返回畿内,在山崎与明智光秀展开决战,最终击败明智军。此战也奠定了秀吉日后统一日本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川中岛合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冲田_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方原合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坂之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崎之战
日本战国时期的势力划分
日本战国时期根据日本天武天皇所创的“五畿七道”作行政分区而划分,共有六十六国。战国六十六国如下:
1、近畿五国——山城、大和、河内、摄津、和泉。
2、东海道——伊贺、伊势、志摩、尾张、三河、远江、骏河、伊豆、甲斐、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常陆。
3、东山道——近江、美浓、飞驒、信浓、上野、下野、陆奥、出羽。
4、北陆道——越后、越中、越前、能登、加贺、若狭、佐渡。
5、山阴道——丹波、丹后、因幡、但马、出云、石见、伯耆、隐岐。
6、山阳道——长门、周防、安艺、备后、备中、备前、美作、播磨。
7、南海道——阿波、赞岐、伊予、土佐、淡路、纪伊。
8、西海道——萨摩、大隅、日向、肥后、肥前、筑后、筑前、丰后、丰前、对马、壹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
本能寺之变信长能逃吗?
逃不了,因为被包围了。
公历1582年6月2日,织田信长被他的得力部下明智光秀包围在京都的本能寺,本能寺就是一普通寺庙,目标小容易被包围不用说,甚至可以包围上十余层。
而明智光秀也是这么做的,命人将本能寺重重包围,第一重四天王但马,第二重村上和泉,第三重三宅式部;且本能寺周围所有的出口都有2~300人负责把守。6月1日子时,明智军完成包围工作。
至此,信长没有了逃出去的可能,与敌军激烈搏杀后,负伤退入内室。不久以后,内室燃起熊熊的火光,一代霸主就在烈火中灰飞烟灭,时年四十九岁。
叛变者结局:
1582年6月5日光秀进入安土城。7日,朝廷派敕使拜访明智光秀。9日正准备前往京都时接到了秀吉于备中国大返还的消息后出兵山崎。
光秀回军于6月13日与丰臣秀吉、丹羽长秀、织田信孝等战于天王山(又称山崎合战),由于兵单势微,加上多数部将选择支持讨逆叛徒的羽柴军,明智军溃败,光秀循小路欲逃回阪本,却于当日深夜在小栗栖遭到刺杀,重伤的光秀让家臣沟尾庄兵卫介错。
但其死亡仍有疑点,因为明智光秀始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有说法是光秀从此出家隐居,化名南光坊天海。其短命的政权被人称为“三日天下”。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本能寺之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