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冬天下雪打雷是什么征兆
- 2、雪天打雷的预兆
- 3、下雪打雷是什么原因?
冬天下雪打雷是什么征兆
冬天下雪打雷是出现暴雪的先兆。
“下雪打雷”通常指的是在降雪的同时伴有打雷现象,主要原因是之前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冷空气下来的时候,产生较强的对流天气,引发了雷电活动。民谚中就有“冬天打雷雷打雪”的说法。
专家表示,出现“下雪打雷”需要几个条件:在1500米到3000米的高度上,有极强的暖湿气流输送;有良好的大气不稳定条件配合,气象术语称之为“条件对称不稳定大气承接条件”;在底层即边界层一公里以内的高度是冷的,叫“高架雷暴”。
雷打雪现象:
雷电是对流云中的放电现象。在冬季,有时高空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当北方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时,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对流加剧,就会形成“雷打雪”的现象。
但对雪天打雷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因为这在气象史上是概率极小的事情,没有足够的资料和数据对其进行分析,要想提前预报出来,真是难上加难。
打雷是云内、云和云之间或云与地面之间的放电现象。这种云叫做积雨云,也叫雷雨云。它是地面受热后,含水汽的热空气不停地上升凝结造成的。夏天,地面温度高,对流旺盛,空气中的水汽多,很容易形成雷雨云。但是冬天,特别是在下雪的时候,地面温度一般来说在2℃以下,几乎不可能形成雷雨云。
雪天打雷的预兆
雪天打雷的预兆是:不丰收的年。
俗话说“雷打雪,人吃铁”、“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所以下雪天打雷是凶兆,属于极端天气,不仅仅会影响到翌年的收成,而且冬天打雷,暖湿空气很活跃,冷空气也很强烈,天气阴冷,冰雪多,连牛都可能被冻死。这种怪异的自然现象预示着来年将会是一个不丰收的年成,甚至是颗粒无收,人们会没有粮食可吃的情况。
从科学看,雷打雪是属于自然气候的一种现象,就是下雪天还打雷。当地气温往往在0℃以上,湿度较大,有强冷空气影响,当强冷空气和近地面相对较为暖湿空气接触时,重量较轻的暖湿空气受到猛烈抬升,导致层结不稳定而形成雷雨云,而且被抬升生成的雷雨云温度又在0℃以下,于是,便会出现下雪又打雷的天气现象。
冬天下雪打雷科普
在夏季发生雷雨之时,暖湿空气处于大气层较低处,而冷空气则位于暖空气的上方,随着暖空气的上升,并与冷空气发生碰撞,剧烈的扰动便会使得不同的区域,带上不同极性的电荷,而两个不同极性的电场为了达到电荷平衡所产生的放电现象,便是我们看到的闪电。空气受热急剧膨胀,便形成了音爆,也就是我们听到的打雷声。
冬天的气候环境一般不具备形成雷雨天气所需的两个条件,也就是温度的垂直分布,以及低层空气含有大量水汽。所以,只有在最强的暴风雪来临之时,这两个条件才能得到满足,此时有大量的冷空气聚集大量暖空气上方,而且近地面空气具有足够大的湿度。
下雪打雷是什么原因?
冬打雷:
据报道,1970年初春的某天晚上,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朔风怒吼,下着少见的鹅毛大雪。突然间,天空中电光闪闪,雷声隆隆,这一罕见的天气现象令人感到奇怪。那么,为什么下雪天还会打雷呢?
电闪雷鸣,是夏天常见的天气现象,而下雪一般都在冬天,这是两种绝然不同的天气现象。但是,只要某时某地的天气具备了既能下雪又能打雷的条件时,这两种绝然不同的天气现象就能同时出现。
在冬天,当天空阴云密布,高空云层中的气温在零度以下时,云中的水汽就凝结成雪。雪花从云中落下来时,如果近地面层的空气温度较高,雪花就会融化成为雨滴。相反,如果近地面层的气温较低、雪花不能融化,这时就下雪了。
雷雨是由于暖湿空气在局部地方出现强烈对流,暖空气急剧上升产生了积雨云的剧烈振动,就会积累了大量的电荷,而产生闪电现象。
而当时的天气是地面气温为零度左右,具备了下雪的条件。而在高空有暖湿空气猛烈爬升,发生了强烈的对流现象,形成了积雨云,所以就产生了一面下雪,一面打雷的天气现象。
高空中有好多股气流在不断地运动.这些气流有的向
上跑,有的向下跑,方向不同,速度也不相同,有的快,有的慢.气流的运动使空气中的积云有的向上冲,有的向下降.云和云这之间的磨擦使云带上不同种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排斥,因此正电荷和负电
荷分别聚集到云的两端.空气流动越快,云层越厚,带的电就越多.积云所带的电达到
一定程度,就会穿过空气放电,使两种电荷中和.由于电穿过空气的时候会发热,使空
气迅速地膨胀,从而发出巨大的响声,这就是运输雷.
如果带电的积云离地面比较近,也会因静电感就应使地面带上和云的下层不同的电.
当带的电达到一定程度时,积云就会向地面放电,这就是容易造成灾害的落地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